约3380字。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析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2、多角色、多种形式的朗诵这首词,以达到熟读成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豪放派宋词的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理解词中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电视剧 《三国演义》 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这里的“三父子”指的是“三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的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关于词
复习有关“词”的文体常识,说说你对古代“词”这一文体的了解。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1、衍生于诗
2、词于我国宋代形成颠峰
3、词有“词牌”,就是词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和长短
4、词常常分前后两部分,称“前片”“后片”,或者“上阕”“下阕” 。
词是隋唐兴起的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三、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四川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2、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
四、朗读
1、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
①故垒(lěi) ②纶巾(guān)
③早生华发(fà) ④还酹(huán lèi)
诵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诵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视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应读得铿锵有力。)
3、教师范读,全班齐声诵读。
五、研读词作,探究情感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我们已初步感受了苏轼的豪放词风,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词作,具体探究。
用简单的语言概况上、下片的主要内容。
明确:上片描写赤壁之景,下片抒发人生感慨。
(一)、分析上阙
1、男生集体朗读。
2、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后学生作答:
①.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原因是什么?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势恢宏,豪放之气笼罩全词。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的想象。写景和抒情结合自然,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②.作者描写赤壁景色,为什么用“人道是”三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