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蜀道难》49张ppt.ppt
《蜀道难》教学设计.docx
《蜀道难》朗诵.mp4.mp4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授课《蜀道难》
一、教材分析
《蜀道难》作为唐代诗歌的代表,具有一种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让我们感受到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外,作者李白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这位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可以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
二、学生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以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了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