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2015年华北联合共同体语文同课异构比赛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doc
评刘晓艳老师的课.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练习.doc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的演讲说课.ppt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公开课刘晓艳.ppt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
乌兰浩特一中 刘晓艳
预习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梁启超及梁实秋的情况,识记重点字词,积累语言词语;
2 .依据标题、文体,结合背景,整体把握文章思路。
3.研读文本,注意文章写什么人、什么事。
一.【知识链接】
1.学贯中西的“雅人”——梁实秋
梁实秋(1902—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余杭)。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理论批评家、作家、英国文学史家、文学家、翻译家。
1915年秋考入清华学校。1923年毕业后赴美留学,专攻英语和英美文学。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学习时受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影响较深。1926年夏回国于南京东南大学任教,先后任暨南大学、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48年移居香港,1949年到台湾,先后任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教授、台湾编译馆馆长。
梁实秋40岁以后着力较多的是散文和翻译。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散文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2.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赴北京参加会试,追随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1896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次年主讲时务学堂,积极鼓吹和推进维新运动。1898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初编《清议报》,继编《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受到民主革命派的批判。但介绍西文资产阶级社会、政治、经济学说,对当时知识界有较大影响。辛亥革命后,以立宪党为基础组成进步党,出任袁世凯政府司法总长。1916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袁;后又组织研究系,与段祺瑞合作,出任财政总长。五四时期,反对“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早年所作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颇有特色。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学等。其著作合编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
乌兰浩特一中 刘晓艳
一、说教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的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纪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些课文所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物。作者描摹他们的音容笑貌,叙述他们的行为事迹,字里行间融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感悟。这些文章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明辨是非,领悟时代精神和人生意义。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风趣而又饱含深情的写人记事的回忆性散文,借一次演讲来表现梁任公崇高的品质,并表达对老师崇敬之情。虽篇幅短小,但语言简练,意味深长,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叙述描写中。
二、说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性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而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三、四、七、八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加旁批的阅读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梁任公的人格魅力,能够体会作者对梁启超先生的敬仰、喜爱和赞美之情。
针对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在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而难点在于对先生讲到的《箜篌引》、《桃花扇》、杜诗的理解上。
三、说教法与学法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
训练案
一、基础知识练习题
1.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的正误。(在句末括号内打√或×)
①在持续不断的斗争中,泰国政坛叱咤风云,很少有政府能够顺利任满4年。
②进入21世纪以来,报告文学显示出某种复苏迹象,但是仍难摆脱冗长的藩篱,短小精悍的作品较少。
③刘欢和蔡健雅两位老师甚至在歌曲听到一半时,就情不自禁地走下导师椅,兴奋的手舞足蹈。
④美国有关人际关系委员会呼吁亚裔遇到侵害后立即报警,不要屏息以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开始显得老态龙钟,可是他的脾气依旧由本能支持在那里,所以这个人从生到死没有一点儿改变。
B.世纪之初,我们回顾民族屈辱的历史,展望时代的挑战,不由生出多难兴邦的历史感慨。
C.深秋的香山别有一番迷人的景象,那五彩缤纷的枫林,呈现出无边无际的殷红世界,真是“寥廓江天万里霜”。
D.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文过饰非或对别人的批评无动于衷都是不对的。
3.本文属于早期散文,有些语句在今天看来存在语病。请指出下列语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①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表现的情感”。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存在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