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同步练习
《游褒禅山记》同步自我小测.doc
《游褒禅山记》同步课后训练.doc
课后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有碑仆道 仆:倒。
褒之庐冢也 庐冢:房舍和坟墓。
B.火尚足以明也 明:明亮。
有穴窈然 窈然:幽暗深远的样子。
C.有怠而欲出者 怠:穷困。
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夫夷以近 夷:铲平。
非常之观 观:值得观赏的景象。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华山之阳/阳奉阴违
B.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D.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古者井天下之田,而党庠、遂序、国学之法立乎其中。则士朝夕所见所闻,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其服习必于仁义,而所学必皆尽其材。一日取以备公卿大夫百执事之选,则其材行皆已素定。而士之备选者,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不待阅习而后能者也。
后世无井田之法,而学亦或存或废。大抵所以治天下国家者,不复皆出于学。而学之士,群居、族处,为师弟子之位者,讲章句、课文字而已。至其陵夷之久,则四方之学者,废而为庙,以祀孔子于天下。盖庙之作出于学废,而近世之法然也。
今天子即位若干年,颇修法度,而革近世之不然者。当此之时,学稍稍立于天下矣。犹曰:“州之世满二百人,乃得立学。”于是慈溪之士不得有学,而为孔子庙如故。庙又坏不治。今刘君在中言于州,使民出钱,将修而作之,未及为而去。后林君肇至,则曰:“古之所以为学者,吾不得而见,而法者吾不可以毋循也。虽然,吾之人民于此,不可以无教。”即因民钱作孔子庙,而治其四旁为学舍,讲堂其中,帅县之子弟,起先生杜君醇为之师,而
自我小测
我夯基 我达标
1.下列加点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庐冢(zhǒnɡ) 漫灭(màn) 咎由自取(jiù)
B.卒葬之(zú) 瑰怪(ɡuì) 懈怠(dài)
C.仆道(pū) 相马(xiànɡ) 幽暗昏惑(huò)
D.谬论(miù) 窈然(yǎo) 何可胜道(shēnɡ)
2.选出下列加点词与其他几个词义不同的一项( )
A.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B.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文曰“初平山人” D.文过饰非
3.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一项是( )
A.始舍于其址 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C.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D.左右欲刃相如
4.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子瑜者,亮兄瑾也。
C.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人称他王荆公,是因他死后谥荆国公;称他王文公,是因他晚年曾封为文公。
B.本文第一、二段依次写了游褒禅山所见的景物及方位。慧空禅院在华山洞的下侧,华山在华山洞的西边五里处,后洞在华山洞的南边,仆碑在慧空禅院以上五六里。
C.本文是记叙形式的说理文,本文以游山为喻,因事见理,阐述了“志、力、物”三者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前半部分侧重记游,后半部分侧重说理,二者结合自然紧密。
D.课文中的记游,处处为说理埋下伏笔;议论,句句与记叙相呼应。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
我综合 我发展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