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10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领会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②了解廉颇和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爱国情操。
2.过程与方法
①从把握故事情节入手,初步感知文意;
②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对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③初步了解《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3.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和虚词;
②抓关键词句,掌握蔺相如、廉颇的性格特征。
三、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积累培养语感;
2.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1.把握几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2.体会“智”“勇”的更高层次的表现: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学策略
①以读代讲,采用读、议、辩等有机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感受课文。
②设问启发学生梳理故事“完璧归赵”的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品读体会故事“渑池之会”的语言艺术;琢磨感悟“廉蔺交欢”的对比深度。
③立足语言文字本身,引导学生品味《史记》的文学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④选择要点,确定三个故事中的各自重点;连点成线,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定点发散,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八、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情趣,导入新课。
1.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雅,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些话,都说明了“历史”对后世的厚重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部重要史书著作中的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多媒体显示以下关于《史记》的知识:
《史记》诞生于中国空前强盛的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体例严谨,脉络分明,全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成为后世历朝修史的范本,史学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同时,《史记》还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传统。它记录历史事件完整准确,语言运用平易简洁,描绘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注重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对比反衬中塑造人物。 鲁迅先生赞誉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梳理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找出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通假字、活用词类、特殊句式。
2.梳理课文情节,说说作者讲了哪几个故事,体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教师明确:这篇课文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传全文,记叙了战国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