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010字。
课题名称:《项羽之死》
课程模块及章节: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
备课时间:2016年 月 日 学科:语文 备课组:高二语文组
主备教师:邓秀莲 备课组长:陈 冰
组员:文亮华、邓秀莲、高丽莉、邓献思、王筱圆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文言文自学能力: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字词句;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学会交流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
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概括人物性格特征。
3.把握文章内容,掌握评价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通过情节评析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一)教学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学工具
(二)教学资源:参考书、图片、课件
(三)主要教学方法:朗诵法 讨论分析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导入新课
士可杀,不可辱。尊严比生命更重要。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时,他没有投降——投降就会受辱;他选择了死——宁愿死,也要捍卫自己的尊严!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把人的尊严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种超脱于物质的高尚情操。
今天,我们要走近项羽,了解这位昔日的霸王。
活动导学 第一课时
1.介绍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2.介绍《史记》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
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
列传: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得以传名于后世。
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历的大事记。
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
鲁迅所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
5.学生诵读该段。
(1)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明确: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2)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明确:有,项羽听到楚歌后,惊——起——饮——歌——泣五个动词,说明项羽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3)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