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5逍遥游课件.ppt
逍遥游导学案.doc
逍遥游第二课时导学案.doc
逍遥游第三课时导学案.doc
逍遥游第一课时教案.doc
逍遥游教案第二课时.doc
逍遥游教师版.doc
逍遥游学生活动单.doc
《逍遥游》
【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单】
大约在公元前369年,“天崩地坼”(李泽厚语)血雨腥风的战国,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当时叫“蒙”的小国,一位思想家带着他的第一声啼哭诞生了,他,就是我国历史上与老子并称的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周。
对于庄子我们并不陌生,高一时就拜读过庄老先生的《秋水》,我想请教的是出于《秋水》的成语及其意义是否还有同学记得?(望洋兴叹:看到别人的伟大方知自己的渺小;后多比喻要做一件事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贻笑大方:被有很高的道德修养的人笑话了;现表示被内行人笑话。)
有人说,在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中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又有人说,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庄子倾注一生看守的月亮,他的灵魂、魅力便是逍遥,逍遥是庄子思想的精髓,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课时,共同探寻庄子逍遥境界的真正内涵。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林语堂《信仰之旅》
一、读标题,提出问题:何为逍遥?
1、那么,庄子主要写及了哪些物象来表达逍遥观?
鲲鹏,蜩,学鸠、斥鴳,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宋荣子,列子
2、作者用了一个字把这些物象联结在一起,哪个字?这个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
《逍遥游》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丽君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分析课文中常见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诵读全文,正字音。
徙(xǐ) 坳(ào )堂 抟(tuán) 夭(yāo ) 阏(è) 蜩(tiáo ) 决(xuè)起而飞 舂(chōng)米 蟪(huì )蛄 (gū) 斥鴳(yàn) 数(shuò)数然 泠(líng)然
二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高一时,我们曾经学过庄子的一篇散文《秋水》,领略了庄子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今天,我们来看庄子的另一篇散文,再次体会他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我国战国中期思想家。名周,字子休,宋国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
《庄子》,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说明
三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