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88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6月号第3辑
整理 fcs2002
1. 城管直播执法,不如用好执法记录仪
2. “杨雷雷准考证丢了”,谣言何以年年疯传
3. “群主同罪处置”是一次普法良机
4. “匿名快递”比“垃圾短信”更可忧
5. 骑者命丧斑马线,当反思法律“空转”
6. 不妨给高考“迷信”留有一席之地
7. 大病医保新政如何为稳稳的幸福兜底
8. 审视“海归卖煎饼”须跳出海归标签
9. “警方占用私人别墅12年”该怎么解决?
10. “吃”出端午节里的传统真滋味
11. 尊重市场规律才能突围“丽江古城困局”
12. 精准统计就业,要见数据更要见人
13. “丢包案”宣判,心痛大于争议
14. 网络租人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15. 广场舞“实名制”应慎之又慎
16. “学区房”载不动许多愁
17. “辅警”管理考验社会治理
18. “粽”有一种报国情怀在节日升华
1. 城管直播执法,不如用好执法记录仪
2016-06-06 10:3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舒 锐
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如何做到公平公正?6月1日,郑州市中原区城市管理执法局首次尝试网络视频直播。执法队员执法的同时,还有2名工作人员,各拿一部手机,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录制,同时通过移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直播,并用文字进行注解,告诉网友执法的时间地点以及所发生的一切。面对曝光,有商贩称不好意思,将改正行为。(河南商报6月4日)
随着民众法治理念、民主需求、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执法者有着越来越高的期待。执法者逐渐面临着更高的执法要求,不仅要保证执法的实体公正,还须保障执法的程序正义,并且需要推进透明、公开执法,让公正以看得见的形式实现。只有公开才能获取公信,只有公信才能不断压缩不必要的执法成本。
可以说,当地城管主动对执法行为进行直播是推进执法公开的一种尝试,其初衷毋庸置疑。正如中原区执法局副局长张金坤所言,“网络直播既监督城管,又让市民多一份理解。”相关尝试被寄予了两方面期望,一方面让执法者得到监督,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对违法者与潜在违法者形成法律震慑与普及效应。然而,笔者以为,这些期望与期许只能在理论上成立,直播执法或许只是看上起很美。
在执法资源本就有限的现实语境下,显然难以实现对执法行为的一律直播。这样就容易形成选择性直播,让执法者徒增另一种没有限制的权力——行政直播权,甚至最终沦为公众能看到的只是执法者想让他们看到的。而执法对象也很可能对此提出异议,“为什么只直播我?是不是在故意报复我?”这恐怕只会“让市民多一份难以理解”。
更重要的是,现实生活千姿百态,执法过程有可能会涉及到被执法者的隐私与商业秘密等内容,若是将之在网络公共空间直播,恐将“覆水难收”。此外,对被执法者进行直播还涉及到是否侵犯其肖像权、名誉权等问题。
公民的名誉权与其他公众的监督权、知情权本身就有着价值冲突。一般而言,如果公民涉及严重违法犯罪,则其私权利须作出一定让步,监督权、知情权优先。可是,城管执法主要涉及轻微违法,将轻微违法者的肖像与影像放在网络公共空间上,并不适宜,甚至有着侵权之虞。
实际上,所有执法过程都需要摄像头,执法者对于执法过程有自证清白的义务,摄像头可以起到调查取证作用,对执法者与被执法者双方而言,都不仅是监督,更是保护。可是,若是将摄像头直接连接到网络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妥。
与其直播执法,倒不如用好、用足执法记录仪。有必要上升到行政程序法的高度,对于执法过程中的摄像头运用做出更为细致的法律规定,对于执法记录仪的开启、保存、调取做出更严格的强制性要求。只要将执法记录仪规范管理起来,就能很大程度上实现监督、保护双方的效果。(舒 锐)
2. “杨雷雷准考证丢了”,谣言何以年年疯传
2016-06-06 10:4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王传涛
随着高考的临近,近日,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微信群中传播着一则信息:“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杨雷雷,考点在五中,请朋友们转发,让杨雷雷联系这个号码15***”。对此,上海网警官方微博先后发布辟谣消息,提醒网友停止传播,警惕谣言。记者通过查询发现,网上还出现了上海版、郑州版、萧山版、南京版、苏州版、宁波版……内容都一样,也只是电话不同。(新民网6月5日)
进入6月份,整个社会的心都会牵挂着一年一度的中高考。许多社会资源、公共资源集中起来,为中高考服务,许多普通百姓的心,也牵挂着考生。在许多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