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067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6月号第4辑
整理 fcs2002
1. 在感知端午传统中实现快乐
2. 端午节,一种传承有序的文化
3. “视觉健康”当纳入国民健康保障
4. 大数据指导报志愿需实话实说
5. 出租车安装车载监控,到底能走多远?
6. “作文工坊”能拯救作文吗?
7. 谨防高温补贴成为隐型“杀手”
8. “芹农”之痛需要“互联网+”解忧
9. 交通失信禁上高速是在闯法律的红灯
10. 滴滴快车乱象不应被小概率遮蔽
11. “男友不好找”未必是辞职笑谈
12. 规范旅游市场当有用餐管理之细
13. 失败的教育原因各各不同
14. 《盲井》只是带来坏消息的信使
15. 未被授权的京东如何标榜“无假货”
16. 有无精神病别成为权力的一场游戏
17. “裸条”借贷,跌破伦理与法理的底线
1. 在感知端午传统中实现快乐
2016-06-09 11:42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6月9日迎来端午节。民俗专家表示,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传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文化内涵丰富。(6月8日《新华网》)
端午节的来历跟屈原分不开,作为一个悲壮的祭日,确实有着特殊的意义。长期以来,端午节都是在一种严肃而庄重的状态下而度过的,也由此滋生了很多禁忌性的东西。不过,端午节内容极为丰富,有诸多作于纪念节日的仪式,比如端午节有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赛龙舟的习俗,其主题一是为了趋利避害,消灾减难,二是为了欢庆快乐,高兴为王。比如赛龙舟的欢庆与喧嚣,本就是快乐的表现。
不过,时下的过节方式,似乎越来越同质化和雷同化,每个传统节日都少了必要的形式尊重。端午节跟中秋,或者其他节日几乎完全一样,要么是吃喝为主,要么是娱乐至上。以端午节为例,吃粽子、赛龙舟在很多地方都已消失多年,一些传统的过节方式正在逝去,很多年轻人对节日的内容和如何过节,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当端午等传统节日,被韩国争抢为文化遗产之后,通过对比和审视不能发现,在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我们显然已然落伍。端午节放假的目的,就在于提供更多的时间,让每个人都能认真的去融入节日,并在形式的继承上,达到对内涵的延续。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没有形式的传承,就没有内容的体现。过节的本意是为了快乐,终极目标是为了幸福,不过若没有形式上的尊重,那么谈内涵的挖掘就会成为空话。
面对“今天你如何过节”的问题,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明确的答案,更不知道如何回答。其实,当一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很多人并没有做好节日的准备,只是想着如何利用节日,好好的娱乐一下。追求快乐并无不可,不过采取何种方式却极为重要,这甚至关系到节日的形式延续和内涵认同。很多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就在于其在历史的递进过程中,无论时间怎么改变,其最基本的方式都没有改变,并固化成为一种庄严的仪式。
其实,形式本身也是文化的载体,更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本末逻辑。要“活在当下”,就应当具有感知传统文化的敏感与能力,并在追追忆往昔的同时,对明天幸福生活的憧憬。时下,过节的味道越来越淡,其实质还是对文化的感知出现了问题,多大同而小异,使得节日失去了应有的吸附力。如果说传统节日出现了危机,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对节日的认同感出现了问题。只有先从形式尊重开始入手,由引巩固和提高对节日的公众感,培植强大的民间热情和底层基础,那么节日的传统才会更有张力。
端午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无以估量的文化价值。如何实现在感知端午传统中实现快乐,业已成为一个复杂多元的现实课题。(堂吉伟德)
2. 端午节,一种传承有序的文化
2016-06-10 08:54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然玉
又到一年端午节,端午节就像其他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一样,也是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比如端午节吃什么,做什么,南北各地就不尽相同。
在当下语境中,端午节无疑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涵。一方面,其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有着一套完整的文化内涵和风俗体系;另一方面,其也是法定的公共假期,是一个休闲、娱乐、消遣的消费爆点。
端午节源远流长的沿袭脉络中,自始至终都带着强烈的文化祝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