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180字。
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7月号第9辑
整理 fcs2002
1. “柜族”拆后,农民工的居住体面要建起来
2. 借雨灾敛财,并非一时“利令智昏”
3. 去行政化是医疗改革的必要之路
4. 拥堵费,怕只怕收成习惯就坏了
5. 职能部门集体提前下班,错不全在公务员
6. 一张难产死亡证明背后的信任危机
7. 中消协提起公益诉讼体现职能归位
8. “空白罚单”是以人性执法兑现立法善意
9. 水深与火热,一个都不能放过
10. 执法经得起围观,就不分眼睛与镜头
11. 乐见“1元押金”式的文明购物课
12. 我们该如何反思溺亡悲剧的高发
13. 无中生有的“靓号费”
14. “药价谈判”之后,福利如何兑现?
15. 网约车新规是“最不坏”的妥协
16. 网约车既要合法化更要规范化
17. 银行一卡通是市场竞争的必然
18. “敬责”到位才会让养老院空调随心而动
19. 谨防网约车属地管理“秋后算账”
20. “养生讲座”不是传销甚于传销
21. 病房里的结婚证见证“真爱的力量”
22. 不让任何一位军烈父母缺少灿烂夕阳
1. “柜族”拆后,农民工的居住体面要建起来
2016-07-27 11:5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谢伟锋
日前,媒体报道了北京农民工的“柜族”生活,引发舆论关注。近日,记者获悉农民工居住的“柜子”已被相关部门责令拆除。(7月26日 中国新闻网)
很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居所难言体面。对于他们来说,住的怎么样不重要,钱挣到了是最重要。前段时间,媒体就曝光了北京“柜族”农民工居所,因其“夏天像蒸笼,洗澡最麻烦”,引发舆论关注。之后,居住在“柜族”里的农民工,享受到了工地老板腾出来的空调简易房的待遇。不过,“柜族”居所最终被责令拆除,工人被临时安置住宿,至于居住条件是否改善,目前不得而知。
农民工当“柜族”,基本上都是出于自愿。吃苦耐劳的劳动者群体进城,就是要赚取血汗钱来贴补家用。如果稍微对自己居所改善而产生了小小的成本支出,都会被视为奢侈。相比于大城市的消费等级而言,每个柜子6元的日租金,让农民工感到无压力。同时,在和用工单位的劳动商议里,“住的怎样”一般都不是核心议题,能有个地方躺下睡觉,就心满意足。多重原因的“将就”,让农民工居所难言体面二字。
但,保证农民工保障性质的居住条件,不正是施工单位和监管部门的应有之义吗?仅仅靠一个柜子就能解决吃喝拉撒睡的所有问题,看起来是少花了成本,但必然会导致安全、健康等诸多隐患。如果发生火灾或者群体性疾病,施工方肯定是吃不了兜着走。
有人说,农民工愿意住“柜族”,因为这至少比桥洞、高架桥底、公园周边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要好很多。现在把“柜族”拆了,工地老板会长期自掏腰包让农民工住更好的地方?答案是不置可否。但这也恰恰说明,农民工在劳动协议中的弱者地位。
按照常理,农民工居所应当和工地安全一样,要有安全隐患、环境条件的同等对照,两者的权重理应相同。一旦不达标,监管部门可以责令停工。这也是保证农民工合法的劳动权。
但事实上,一些监管部门、施工单位等多方,没有心思和时间考虑到这个环节。此漏洞存在的同时,另一方面存有的民生短板,也并没有及时补齐。很多城市中,公租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名义上是对农民工敞开大门,但在操作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门槛。在一些媒体“公租房申请要办7个证等待90天”的报道中,就看到了一些农民工对于城市体面居所的可望不可及。
追求体面,不是进城农民工的先决条件,但却是这个城市尽可能的供给,这也关乎发展的红利分配。媒体报道中的临沂的“一元公寓”、长春市“工友之家”,这些或依托公益、或附于民生的保障性居所,都给了农民工更多的体面。里面,不乏社会力量的统筹兼顾,也有民生的托底保障。这些,都应当给“柜族”拆后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谢伟锋)
2. 借雨灾敛财,并非一时“利令智昏”
2016-07-27 12:01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然 玉
今年入汛以来,湖北先后遭受六轮强降雨过程。湖北全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等级提升到二级后,湖北省物价局就启动了价格应急监测。25日,湖北省物价局通报了12起涉汛涉灾价格违法案件,价格违法行为包括违规收取车辆借道费、突击涨价、变相强制服务等。其中,武汉一所高职院校因在附近路段发生严重积水时收取借道费有可能面临最高200万元的从重处罚。(7月26日《中国之声》)
借灾敛财、坐地起价,此类可鄙行径不仅在道义层面为人不齿,更是在不经意间触碰到了法律底线。基于震慑违法冲动、维护救灾秩序的考量,湖北省物价局此刻通报“涉汛涉灾价格违法案件”可谓正当其时。抗灾救灾,从来都是全社会协同动员的过程,这势必意味着绝不允许任何狭隘化的自利行为,来动摇和破坏一致化的共同努力。就此而言,进行有效的价格监测与管控,同样应该视作是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的重要一环。
由公布的案例可知,武汉某些高校借大雨收取“过路费”的行为,纯属是毫无依据的“乱收费”。按照涉事学校的说法,相关借道车辆因未遵守该校“同门进出”的规定,故而有理由对其收取“穿行费”……这套逻辑,从头到尾完全是自说自话的口吻,简直堪称“自我授权”的范例!其实,在此之前湖北省早已出台了高校停车的收费标准,并一再重申“穿行收费”没有法律依据。在此背景下,一些高校仍然自行其是,当真不可理喻。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虽然湖北省早就明确大学收取“穿行费”于法无据,可是在过去的执法实践中,物价部门对此却多持不管不问的默许态度。于是久而久之,不少高校习以为常,即便是在抗灾救灾的敏感时刻,也心安理得地继续收着“穿行费”。然而,所不同的是,此项由来已久的收费,置之于雨灾的特殊语境下,难免会被舆论解读成收借道费、发灾难财——涉事高校由此招致重罚,注定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大雨连绵、渍水不退的紧急状态下,一些高校仍自顾自收取“穿行费”。之于此,公众当然有理由指责其不仁不义。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学违规征收穿行费的做法,很大程度上与物价部门平日里选择性执法不无关系。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倘若平时就能严惩高校的这类行为,也就不会有雨灾之时还堂而皇之收取“借道费”的事情了。
的确,严守价格秩序、规范收费行为,不仅仅需要在特殊时期“严惩不贷以儆效尤”,更要有赖于日常的执法过程中能够统一标准、有案必查。而除此以外,此事敦促我们展开反思的另一个维度在于:在应对共同灾难之时,全社会是否具备了起码的道义自觉,是否做好了必要的心理调适?尤其有必要重申的是,个人利益让渡于公共利益,利己之心服从于公共意志,乃是抗灾期间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于此,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做到呢?(然 玉)
3. 去行政化是医疗改革的必要之路
2016-07-27 13:45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堂吉伟德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然而由于该项改革牵涉利益众多,也亟待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多地的推进速度缓慢。近日人社部新闻发言人称,将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这一表态意味着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已成定局。与多地依旧在探索“去行政化”路径不同,深圳市早已明确提出新建市属公立医院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7月26日《新京报》)
曾有人指出,旧有的体制把医院变成了“四不像”。公立医院的行政化倾向,使得其官僚风气沉疴严重,无法与市场有效对接,也无以更好的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