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670个字。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课例撰写:李亚东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论语•为政》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述而》中“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述了“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学习思想。现代教育心理学中也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提出了“迁移理论”。“学习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改革语文的教与学的模式,达到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描绘的“自能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其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终的训练即是拓展、迁移训练。
本节课基于以上理论与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精心设计,在拓展、迁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孙权劝学》是《语文》(人教版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的第15课的内容。写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使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本节课为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文言词汇,疏通文意。由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汇学生在北京版教材课文的学习中已经有所积累,所以本堂课主要安排学生通过独立发现、合作讨论、借助工具书、语义比较等方式自行理解词义,疏通文意。
2.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为普通校,学生总体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学习本课之前带领学生对北京版教材中的所有文言文实词、虚词做了系统梳理复习,学生能够熟练解释所学过文言词汇。开学初就训练学生使用工具书,目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借助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然而对于初一下学期的学生而言,独立面对新的文言语料仍有畏惧感,新旧知识的迁移上仍有不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学习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能力目标:
熟练有感情朗读;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神态和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