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共13张,教案约8730字。
劝学(节选)
●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懂得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方法与态度。
2. 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注重本文以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反复论证的特点,注意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 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某些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
2. 了解一些文言句式的使用情况。
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 设计思想
《劝学》是荀子的名篇,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作者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等三个方面来劝勉学习,因此,讲解本文首先应从论述文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学习。
本文大量使用比喻论证,分解比喻句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可以此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提高他们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本文是学生上高中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字词句的串讲也是授课过程中的重点。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荀子,名况,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曾到齐国、秦国、楚国游学,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早于他的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他对儒家的复古保守倾向有所扬弃,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这些都比前人的想法合理、进步。
现存的《荀子》三十二篇,大部分是荀子自己的著作,涉及到哲学、逻辑、政治、道德许多方面的内容。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比喻,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2.荀子的名言: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