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2850字。
  2 《老子》五章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观其徼(jiào)   音声相和(hè)  不恃(shì)
  受国之垢(ɡòu)    虽有舟舆(yú)    社稷(jì)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相有无相生(副词,互相)儿已薄禄相(《孔雀东南飞》)(名词,相貌)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动词,帮助)
  (2)名名可名(第一个:名词,名称、称呼。第二, 个:动词,叫出)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动词,命名)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 (动词,出名、有名声)
  (3)易其无以易之(动词,替代)寒暑易节(《愚公移山》)(动词,交换)移风易俗(《荀子•乐论》)(动词,改变)吏民慢易之(《汉书》)(动词,轻视)
  (4)绝绝圣弃智(动词,弃绝)而绝江河(《劝学》)(动词,横渡)以为妙绝(《口技》)(形容词,达到极点)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形容词,与世隔绝的)
  (5)复民复孝慈(动词,回复,回归)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形容词,重复、繁复)红罗复斗帐(《孔雀东南飞》) (形容词,双层的)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动词,答复、回答)
  (6)故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句首发语词,相当于, “夫”,无义)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缘故)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名词,老交情)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孔雀东南飞》)(副词,仍然)
  (7)属故令有所属(动词,依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量词,辈,等)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动词,隶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动词,通“嘱”,嘱咐)
  (8)而为而不恃(连词,表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连词,表递进)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冯婉贞》) (连词,表假设,如果)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道可道,非常道(名词作动词,言说、说出)
  (2)名可名,非常名(名词作动词,叫出)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甘;使……美;使……安;使……乐)
  (5)欲以观其妙(形容词作名词,微妙之处)
  (6)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东西,柔软的东西)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名可名,非常名
  古义:就不是永恒不变的。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
  (2)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古义:抛弃学问。
  今义:失传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判断句)
  译文: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被命名的名称,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2)天下莫柔弱于水。(状语后置句)
  译文: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
  (3)莫之能胜。(宾语前置句)
  译文:没有什么能胜过它。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定语后置句)
  译文:弃绝一切智慧、聪明,人民才会有百倍之利。
  [常识•速览]
  [识作者]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
  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
  [知经典]
  闪烁辩证光芒的哲理经典——《老子》
  1.《老子》的主要内容
  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老子》,也叫《道德经》,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②《老子》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为,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的现实。
  2.《老子》的影响
  ①《老子》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道家学派成为与儒家学派并列的思想流派,“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之一。
  ②近代以来,《老子》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19世纪德国哲学家称赞《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整体•感知]
  《〈老子〉五章》体现了老子的宇宙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他认为天地万物皆源自“道”,“道”有自己运行的规律,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同时他还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