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Czy2009
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
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共同记忆。由形形色色的人演绎的历史,处处焕发着绚丽的光彩。本单元给我们带来两位女性形象及三位男性形象,让我们透过他们的生活点滴,去了解更多本民族与外民族的历史,他们不但使我们了解人性真、善、美的一面,也使我们领略人心深、广、厚的另一面。历史,总是由这些善良而智慧的人撰写的!通过人物风采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学到叙事写人的多种角度与方法,更可以得到人性美的陶冶与感染。
教学目标
① 尽量多地用朗读法,读出文章的要点。
② 运用圈点勾画法,品悟写人叙事的妙法。
③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同一人物进行描写的技法。
④ 结合文本内容,学当小记者,并进行实践采访。
⑤ 懂得培养记忆能力的重要性,尝试用多种方法加强背诵与记忆。
教学设想
《童年的朋友》是高尔基送给深爱着自己的祖母的赞歌。它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读祖母的头发、嘴唇、眼珠、鼻子、声音乃至动作。在孩子的好奇的眼光里,祖母就是那“肥肥胖胖”,“举动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的可爱的动物”。作者的轻快的笔峰,绘就了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祖母形象。
学会“读人”,是初一学生必备的能力,也是“写人”的基础。引领学生通过朗读来捕捉写人的精彩句段与手法,体悟深藏于字里行间的浓浓情意,是学习本文的当务之急。
《一面》以一个青年人的视角,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一代文豪鲁迅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一面。文中,环境点染,人物衬托,正面交锋,均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尤其是三次由远及近地写人方法,极像电影拍摄的过程,随着情节的发展,使我们对主人公的个性了解越来越深。
《我的老师》则以“糖葫芦串”的结构,成功塑造成了蔡芸芝老师的形象,全文由“七颗葫芦”:装发怒、教跳舞、观蜜蜂、教读诗、仿写字、排纠纷、寻老师串连而成,详略得当,一气呵成,师生互爱的主题尽显其中。可以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的方式强化学生记忆及构思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通过一个独特的切口:建筑物来展示主人公贝聿铭优异的建筑才能与个性化的建筑艺术,展示了贝聿铭先生本人的独具魅力的人格力量与华夏文化的魅力。三个小标题层次井然地揭示主人公在建筑领域成长、奋斗、成熟的过程。让学生明确通过层次变化来写人,也不为一失种好的方法。
《赵普》截取了主人公一生中的两个细节:刻苦读书、奏荐人才,来展示赵普好学上进,忠言直谏,刚正不阿的秉性。借助细节描写来凸现人物个性,应该成为学生写作的典范,同时要指引学生学会怎样去捕捉生活及人物的细节,积累细节,从而随时应用到创作中去。
诵读欣赏重在朗读,读中品悟,读中记忆。反对死记硬背,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解读古诗,鉴赏内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强调记忆的重要性。
写作——《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要求明确观察力也是智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力的培养,即是培养敏锐的智力。带着这样的动机,教给学生观察人物的具体方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单元分析与提示
●○单元概述
童年是金色的,是美好的,是难忘的;而童年的生活和感受,则是铭刻在我们心中的宝藏,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是心灵中最温柔的港湾。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四篇作品,追随作者的思绪,去了解他们多彩的童年生活,去体会他们童年的酸甜苦辣,我想,走出作品,你一定会思绪飞扬,那童年的一点一滴,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教学目标
① 能了解多彩的童年生活,体会作家笔下各种童年的酸甜苦辣。
② 能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引起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功名。
③ 能学习、品读散文优美而含蓄的语言。
④ 学会写人记事要线索清楚。
⑤ 要学会在说话中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用婉转的话语打动对方。
●○教学设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百草园的传说,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确是儿童的乐园。而儿童是喜欢听故事的,这个神乎其神的故事又给百草园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丰富了百草园“乐园”的情趣。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月迹》是一篇充满了童心与童趣的散文。整个构思都是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的角度,以孩童盼月,寻月,问月和关于月的联想、想象为线索来建构文本的。在跌落反转的过程展示中,写出孩子的一种由期待--惊喜--惬意--满意,到紧张--遗憾--失望的心理历程真切的心理历程。作者先从平静处起笔,很快推进到情绪高扬处--中秋节的夜晚,早早地就坐在院子里盼月亮。月亮进来了,特别惊喜,“都屏气不敢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了呢。”从痴情的期待,到专注的神态,凸现出孩子们沉浸于美妙的月色之中的那种纯真与童趣,从而写出孩童对月、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三颗枸杞豆》是一则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了“我”童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示,从而懂得了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故事。课文的前半部分对小山沟、小树林、阳光、蝴蝶、太阳等自然环境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尤其是捉金巴牛、追大花蝴蝶的动作描写更是富有感染力,都很符合儿童的心态,充满了童趣。在行文语言上,事物描绘得生动、形象,特别是用三幅画来比喻三叔失败了的三个理想,用三个“○”来比喻三叔的一事无成,给人以启迪、教育。当然,“我”以后成为植物学家与小时候的“乐园”和爱好是有着潜在的联系的。文章生动而又富有启迪。
《我们家的男子汉》是一篇成年人写孩子趣事的文章。文章生动而细腻地描写了一个男孩子成长的过程。在组织上,按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材料分成几个方面,再加上小标题,文章就条理清楚,眉目分明。当然,最富有童趣的,莫过于生动、风趣、幽默而又含蓄的语言。如写“男子汉”吃青菜:“他不愿死,似乎是深感活的乐趣的。”写“他”买橘子:“他买橘子水日益熟练起来,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成了一种可怕的狂热。”等等,使人忍俊不禁。品读文章,你会发现,童年竟是那么的可爱。
《柳叶儿》也是一篇写童年趣事的叙事散文。但通读全文后,我们可以体会出一种浓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