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3份,无答案。

  年级 高一 学科 语文 总课时
  课题 六国论 第___1___课时
  主备人 上课时间
  锁定目标 找准方向 备   注
  一:有节奏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感受和探究中国古代文人的济世救民的情怀和天下兴亡的观点;
  三:积累文言知识,如实词意义,虚词用法,特殊句式等。
  自我构建 快乐无限
  1、了解相关背景:
  作者介绍: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二十七岁才发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北宋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了都城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把文章汇编成集就叫做《嘉祐集》。
  写作背景:北宋建国以后,鉴于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为了防范武将军权过重,将官经常轮换,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致使军队没有战斗力。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2、要求注意字音和停顿,重点字词读音。
  六国互丧    暴霜露         草芥           与 嬴
  洎          胜负之数       当与秦相较    下咽
  合作探究 携手共进
  一、朗读课文,读准节奏。
  1、自己读;
  2、小组齐读;
  3、全班展示。
  二、研习课文第一、二段。
  1.自读,对照注释翻译。
  要求:①实词了解词义。②虚词知道用法。③句式体现语气。④译文文通字顺。
  2.检测:
  兵:      善:      弊:              赂秦:     
  力亏:              道:
  互丧:              盖:              独完:
  3、思考:第一、二段的哪句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拓展提升 学以致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革灭殆尽(dài)        暴霜露(bào)
  B.思厥先祖父(jué)          胜负之数(shù)
  C.弊在赂秦(lù)             为国者(wèi)
  D.不得下咽(yàn)            洎牧以谗诛(z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
  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           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                    B.③④⑤
  C.①⑤⑦                     D.④⑥⑧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①⑤
  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反馈检测 体验成功
  五、作业布置
  试背课文第一、二节。
  我的收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