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文本解读:必修一第二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了秦伯,分化瓦解了秦晋的联盟。秦伯不但不再围郑,还与郑人盟,派兵戍之。晋国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撤兵,郑国亡国的危机消除了。简洁明白的语言抒写复杂纷繁的情节过程,人物形象生动逼真。
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文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3)正确认识烛之武这个人物的形象和本文的思想内容。
⑷积累人物素材,并明确塑造人物的手法,为写作文作准备。
教学重、难点:
文言虚词、实词的积累。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写人叙事的历史散文,它是作者对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作出深刻的思考后,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后完成的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历史散文。因此,我们不能仅仅当作一篇只需落实几个文言实、虚词的文章来读,而要借助本文精巧的构思来指导学生如何安排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同时,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新课标的要求:“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要注意情感教育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下五千年的岁月,消散了春秋战国时无数飞扬的尘土;暗淡了三国两晋时不尽的剑影刀光;模糊了五代十国时繁荣的街市;剥蚀了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岁月已然流逝,所留下的,是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正是他们,挺起了中国人脊梁,凝聚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英雄的故事——《烛之武退秦师》。
(用丰富的教学语言传递作品中的情感。)
二、理清文章结构:
1、齐读标题,思考:围绕标题《烛之武退秦师》,你们能产生哪些疑问?你会如何设计本文的思路?
学生丙:(1)为什么要退秦师?
学生甲:(2)他用什么办法退秦师?
学生乙:(3)结果怎么样?
学生乙:(4)退了之后有什么影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