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打包 Word版含解析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 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 第四单元 单元测试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1.1钱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1.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2.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2.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2.6喜看稻菽千重浪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2.7访李政道博士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2.8甘地被刺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3.11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3.12长亭送别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3.13等待戈多(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3.15陈情表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3.9雷雨(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4.16段太尉逸事状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4.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 4.18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1.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1.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2.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2.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2.6喜看稻菽千重浪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2.7访李政道博士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2.8甘地被刺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1城南旧事(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2长亭送别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3等待戈多(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15陈情表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3.9雷雨(节选)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4.16段太尉逸事状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4.17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doc
【备课参考】语文粤教版必修五作业:4.18郑伯克段于鄢 Word版含解析.doc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甄选/箴言 脸颊/狡黠 稽首/稽查
B.沉疴/百舸 绮丽/涟漪 模具/模样
C.逡巡/疏浚 屏障/屏除 装载/记载
D.悲怆/创伤 粗犷/旷达 龃龉/咀嚼
解析:选C。A.zhēn,jiá/xiá,qǐ/jī;B.kē/gě,qǐ/yī,mú;C.qūn/jùn,píng/bǐng,zài/zǎi;D.chuàng/chuāng,guǎng/kuàng,jǔ。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名外地客人在本市乘的士时遭劫,载他的“的哥”竟________。昨日,乘客周先生说,他准备将这名“的哥”告上法庭。
②中日之间若以武力评判未来钓鱼岛之输赢,则两国之间必无赢家。真正的赢家将是________的美国。
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狡猾的美国人________,待时机成熟便以所谓中立国的身份向交战国家贩卖军火、战略物资、情报等,伺机大发战争横财,使得战后美国的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一。
A.隔岸观火 袖手旁观 坐山观虎斗
B.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坐山观虎斗
C.坐山观虎斗 隔岸观火 袖手旁观
D.坐山观虎斗 袖手旁观 隔岸观火
解析:选B。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隔岸观火: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救助,在一旁看热闹。坐山观虎斗: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西方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癌症存在“基因开关”,这一成果有助于未来的癌症防治,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
B.有人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读读武侠小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人担心,将这些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的武侠戏、江湖情纳入课堂教学,会在学生心中增加暴力文化的“因子”。对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C.在此次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D.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中国梦”的号召,青年要坚定信念,珍惜韶华,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放飞青春,以“青春之我”建设“青春之国家”!
解析:选D。A项,“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的深入研究”句式杂糅,应改为“但距离相应药物的问世还需要很多年”或“但相应药物的问
……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趋势/祛除 模拟/模板 认识/标识
B.勤俭/信笺 提防/提问 累计/硕果累累
C.尽管/尽力 攒钱/錾金 是否/击缶
D.当前/恰当 努力/弓弩 弘扬/弦外之音
解析:选B。A项,qū,mó/mú,shi/zhì;B项,jiǎn/jiān,dī/tí,lěi/léi;C项,jǐn/jìn,zǎn/zàn,fǒu;D项,dānɡ/dànɡ,nǔ, hónɡ/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捡拾 挑三捡四 仍然 战火频仍
B.节能 开源截流 尚未 礼尚往来
C.随即 若即若离 妥帖 补贴家用
D.提倡 猖狂进攻 和谐 合盘托出
解析:选C。A项,“挑三捡四”应为“挑三拣四”;B项,“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D项,“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中美峰会的顺利举行,使一些媒体和专家似乎“猛然间”意识到:将美国和中国往一起拉的力量,一点也不小于让这两个国家分道扬镳的力量。
B.据悉,杭州房价名列前茅,新房均价达25 840/平方米,创历史最高,北京以22 310元/平方米紧随其后,上海19 168元/平方米位列第三。
C.江苏慈善家陈光标近几年持续向社会或个人捐钱捐物,不仅一个人坚持不懈地做公益,而且还引领社会力量做慈善,确实无可厚非。
D.这支新组建的少年足球队有20名队员,每天的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会怎样,还不得而知,我们将刮目相看。
解析:选A。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用于此处符合语境。B.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褒义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不合语境。D.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拭目以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
②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
③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④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
……
单元评估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办/兴奋 阻塞/边塞 处心积虑/处世原则
B.湖泊/血泊 教诲/晦涩 罪大恶极/深恶痛绝
C.称呼/称职 殷红/殷实 安步当车/螳臂当车
D.伫立/储存 复辟/开辟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
解析:选C。A.xīnɡ,sè/sài,chǔ;B.pō,huì,è/wù;C.chēnɡ/chèn,yān/yīn,dànɡ/dānɡ;D.zhù/chǔ,bì/pì,jiáo。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高铁票价调整,“高达”0.5到4元之间的降幅之小,让坊间大跌眼镜。高铁让人高山仰止的“高票价”,又让大多数国民空欢喜一场。人们越来越发现,“高铁”正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一条越来越“高端”和“贵族”的路线,与草根的期待渐行渐远。
A.大跌眼镜 B.高山仰止
C.义无反顾 D.渐行渐远
解析:选A。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此处使用正确。B项,高山仰止:意为品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后比喻对崇高品德的崇敬、仰慕。不是“让人看着就很艰难”的意思。C项,义无反顾:秉义直前,决不犹豫回顾。形容为正当的事业而身往直前。此处没有这种褒义色彩。D项,渐行渐远:它说的主要是由于人的性格、观念、背景、立场等的不同,以至于本来很要好的两个人,形同陌路。此处使用对象不当。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日前,民政部回应河南兰考“1•4”火灾事件时承认孤儿救助体系存在漏洞,称将认真修订相关法律制度,及时出台儿童社会福利条例,真正建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
B.教育专家认为,一个孩子因受某些因素影响而过早承担大人的责任是很不幸的,这对孩子一生造成了负面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C.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解析:选A。B项,句式杂糅,把“了”改为“的”。 C项,语序不当,应是“识别、使用、传播”。D项,不合逻辑,改“戒烟”为“吸烟”或去掉“阻”。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部分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微博用户众多,用户的兴趣差异很大。__________这种情况,其实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不平等”在微博上的反应,是现实生活中的“不平衡”在微博上的延续。
①但一个很负责任的学者讲的很多很透彻的道理,可能也没有几个人读过。
②名人容易获得粉丝,自然也就比一般的人有更强大的传播能力。
③但在微博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名人,更容易受到围观,更容易赢得观众。
④这也是有人出钱或通过其他非正规的方式,不择手段地增加自己的粉丝的原因。
⑤有些娱乐明星随便“唉”一声,可能就会吸引成千上万的粉丝嘘寒问暖。
⑥而观众数量是衡量博主魅力的最主要的指标。
A.⑤②④①③⑥ B.⑤①②③⑥④
C.③⑥④②⑤① D.③②⑤①⑥④
解析:选C。注意通过句中关联词,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
……
一、语段阅读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段不弟,故不言弟 弟:弟弟
B.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遗:赠送
C.公入而赋 赋:歌赋
D.孝子不匮,永赐尔类 类:同类的人
解析:选C。赋:赋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郑伯克段于鄢克勤克俭
B.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欲厚遗之
D.遂为母子如初初极狭,才通人
解析:选C。C项,两个“遗”均为“送,赠予”。A项,第一个“克”是“战胜”,第二个“克”是“能,能够”。B项,第一个“隧”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挖地道”;第二个“隧”是名词,“地道,隧道”。D项,第一个“初”是“原来的样子”;第二个“初”是“开始”“最初”。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公赐之食闻之,有献于公 B.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火尚足以明也
C.尔有母遗,繄我独无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解析:选C。C项,第二人称代词。A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颍考叔;第二个“之”是代词,代指庄公发誓,继而悔之这件事。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拿,用”;第二个“以”是连词,表目的。D项,第一个“及”是“到达,到”;第二个“及”是“延及,到。”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共叔段的行为不像个弟弟,因此不称他作弟弟;兄弟俩像是两个君主,因此称郑庄公打败共叔段为“克”;将兄长称为“郑伯”,讥讽兄长对弟弟有失教导:《春秋》说这是郑伯的本意。《春秋》不写共叔段自动出奔,隐含责难郑伯逼走共叔段的意思啊。
(2)君王何必为此发愁呢?如果挖掘土地到泉水,你们在隧道里相见,那还有谁说不对呢?
二、语言运用
5.学完本课接着学习《报任安书》,请你据此写一个连接两课的导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左丘明用春秋笔法把一个战火纷飞的春秋战国时期,兄弟相残、母子反目的故事讲得跌宕起伏,司马迁高度赞美左丘明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的毅力让司马迁为之敬佩,今天,我们再从司马迁身上,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