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30字。

  劝     学
  《荀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掌握“绝、强、假、望、闻”五个多义词义项,积累四个通假字,三个文言虚词。
  4、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与内在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实词。
  三、教学难点
  1、掌握本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2、多义词义项的理解和特殊句式的掌握。
  四、教学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一、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直至能诵。
  槁 gǎo    砺lì          臾yú      跂qì      舆y ú      蛟jiāo
  跬ku ǐ    骐qí         骥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鳝shàn   中 zhòng      輮 róu    有 yòu    楫   jÍ      生 xìng
  槁暴  gǎo  pù         参省  cān  xǐng      跪  guì      螯  áo
  二、再读课文,读懂其意,并掌握下列基础知识
  (一)、找通假字,并解释
  1、虽有槁暴 (有,通“又”,再。)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
  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4、輮以为轮 (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5、虽有槁暴 (暴,通“曝”,晒。)
  (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作状,每天)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动词作名词,水流)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形作名,善行)
  6、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高,形容词作名词,高处)
  7、故木受绳则直 (直,形容词作动词,变直)
  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使动,使……走得快)
  9用心一也 ( 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10、輮使之然也( 輮,动词使动,使……弯曲)
  11、金就砺则利(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三)、古今异义词
  1、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 今义:指黄金。)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古义:验、检查 。今义:指参加)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博学,古义:广博的学习 。今义:指知识、学识的渊博。)
  4、 假舆马者。 (假,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与“真”相对。)
  5、 蚓无爪牙之利 (爪牙,古:爪子和牙齿,或比喻帝王得力的助手 。今:指坏人的党羽、帮凶。)
  6、 輮以为轮。 (以为,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7、 声非加疾也。 (疾,古义:洪亮 。今义:病。)
  8、 蟹六跪而二螯。 (跪,古义:蟹腿 。今义:指跪下。)
  9、 用心一也 。 (用心,古义:因为心思。今义:读书用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