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10字。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
  【教学目的】
  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
  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
  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的理解
  2、深化学生对人物描写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简介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简介《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疏通字词,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⑴可与不:不,通“否”。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⑴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⑵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⑶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