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950字。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背诵这两首词。《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知李清照之“愁”。
2、品味意象,挖掘意象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对比探究,把握“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词情感的细腻、丰富,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2新设计
采用对比阅读,在对比中感知李清照的“愁”
3学情分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但是,我所执教的班级是理科班,他们基本都属于“豪放派”,对李清照这种婉约派的作品,学生接触较少,对意象的解读、情感的把握有一定阻碍。
4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知人论世,感知李清照之“愁”
难点:品味意象,挖掘意象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意象的对比探究,把握“闲愁”与“悲愁”的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激情导入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枝女儿花“她有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知道她是谁吗?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讲授】初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在本环节采取名家范读,学生跟读,自由诵读,个别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初读感悟作者的情感,完成下表。
题目
直抒胸臆
感情
醉花阴
声声慢
【活动】品读探究
小组合作:找出两首词中的相同意象并比较,结合意象的特点感悟作者的情感。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讨论,结束后展示,教师做适当点拨。
酒:重阳佳节本就有饮酒、登高的风俗,《醉花阴》中作者“东篱把酒”一个“把”字描摹出李清照自斟自饮的情态,虽是借酒来排遣心中的孤独落寞,但同时我们也能窥见作者的雅兴。而《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喝酒已成御寒暖身的手段,也抵御不了黄昏时的疾风,酒未必是淡酒,愁情太重,酒入愁肠愁更愁,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
②黄花:黄花即菊花。《醉花阴》中作者品酒赏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