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70字。

  《逍遥游》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组        者后莲
  【教学目标】
  1、 了解庄子其人,初步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
  2、 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把握文章内容。
  3、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4、 探讨文章的思想内涵和说理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理解庄子“逍遥”的真正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 作者及作品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宋国人。我国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生大都从事于讲学、著述,但从游者不多。在诸子百家中,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成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有“老庄”之称。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之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 :也称《南华经》或《南华真经》,计52篇,今存3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 ,杂篇11。一般认定内篇为庄子自撰,其余则出自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庄子》一书的核心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随从世俗、绝圣弃智。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三、 写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他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步入仕途;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处境使他无法一展抱负。所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