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道小题,约17740字。
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三语文练习教师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庄子与这个世界做了长久的厮守,故而有了最绵缈的缠绵。他对世界那种既恼又怜的丰富神情简直使人________。他对世界,在极端的蔑视里有细致的________与回忆,在极端的怜惜里有失望与无奈。他仿佛当众把一切都掷在脚下,________给我们看,并遏止不住地冷笑;而当众人散去,他又收拾起这一切,把它们拥在胸前失声痛哭。
A. 不可理喻 体察 踩踏
B. 捉摸不透 体谅 踩踏
C. 捉摸不透 体察 作践
D. 不可理喻 体谅 作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处,不可理喻,贬义词,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不合语境,望文生义了。第二处,体察,指体会、省思;考察。意思就是指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要善解人意。语境对象是世界,因此选“体察”。 踩踏,一般指在某一事件或某个活动过程中,因聚集在某处的人群过度拥挤,致使一部分甚至多数人因行走或站立不稳而跌倒未能及时爬起,被人踩在脚下或压在身下,短时间内无法及时控制、制止的混乱场面。作践,糟蹋;浪费。第三处并非真正的踩踏动作,而是有轻视之意。因此选C。近义词可以从多方面区分,词义侧重点不同,要抓住不同语素理解;词义轻重程度不同;感情色彩不同,例:团结----结合----勾结;适用对象不同,例:爱戴(上级)------------爱护(下辈);词性不同;词语使用要求不同,有的动词不能带宾语,有的成语只能用于否定,
词语辨析
(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词义的轻重 如:妨碍、妨害 。
2.看适用范围 如:边疆、边境、边界
3.看表达侧重
如:嘹亮、响亮、洪亮 解析:“洪亮”侧重于音域宽宏,“嘹亮”侧重于音色清脆、高远,“响亮”侧重于声音响度大。结合语意①应选“洪亮”,②应选“嘹亮”,③应选“响亮”。
(二)从用法方面辨析
1.看适用对象 如:启用、起用
2.看成分搭配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创造性、积极性、作用、干劲。
3.看词性语法 如:启示、启事
4.看习惯用法 如:捉摸、琢磨 辨析:“捉摸”习惯上用于否定句,“琢磨”习惯上用于肯定句。
(三)从色彩方面辨析
1.看感情色彩 如:妄想、梦想、理想 辨析:作动词时都有“打算”的意思,作名词时都有“想法”的意思。但“妄想”是贬义词, “梦想”是中性词, “理想”是褒义词。
2.看语体风格:一般分为口语(通俗)和书面语(较庄重文雅)两大类,书面语又可分为公文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等。如: “见面”和“会见”、“办法”和“措施”、“害怕”和“胆怯”,都有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之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 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无事不登三宝殿
B. 不为五斗米折腰
C.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D.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项,比喻,“老鼠”比喻丑恶害人的东西。其他三项为借代。A项,“三宝殿”个别代整体,代指门。B项,“五斗米”具体代抽象,代指微薄的俸禄。D项,“庆父”代指祸乱的罪魁,“鲁难”代指国家的灾难。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日前,来自京津翼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 “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 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 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句式杂糅,将“围绕……”和“以……为重点”保留其一。C项“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了……”“形成最终方案”,中途易辙。D项,搭配不当,“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奇葩”主宾搭配不当。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奇葩”主宾搭配不当。C项“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了……”“形成最终方案”,中途易辙。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就是将“围绕……”和“以……为重点”两句糅合到一句中。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4. 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②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
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④建功立业,修文韬武略 安命顺时,养学问才思
A. 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B. 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C. 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D. 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中“孔颜”代指“孔子、颜回”,意思是孟子像他们一样“忧世”。②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③化用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中的语句。④对联中暗藏“建安文学”四字,指“三曹”,即“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
5. 对下面图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国家统计局2009~2014年客运量统计表
年份
指标(万人)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客运总量 2 209 390 2 122 992 3 804 035 3 526 319 3 269 508 2 976 898
铁路客运量 235 704 210 597 189 337 186 226 167 609 152 451
公路客运量 1 908 198 1 853 463 3 557 010 3 286 220 3 052 738 2 779 081
水运客运量 26 293 23 535 25 752 24 556 22 392 22 314
民航客运量 39 195 35 397 31 936 29 317 26 769 23 052
A. 铁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逐年增长,刺激了客运总量的递增。
B. 对持续攀升的公路客运量和水运客运量,2012年是一个拐点。
C. 铁路客运量虽持续增长,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没有上升。
D. 水运客运量与客运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且后者取决于前者。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客运总量递增”错误,客运总量在从2012年到2013年出现了下降。C项,客运总量2014年与2009年相比出现下降,但是铁路客运量逐年增长,因此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例上升。D项,客运总量不仅取决于水运客运量,还包括铁路客运量、公路客运量和民航客运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