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7600字。

  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本试卷共6页,19小题,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将答案直接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在下面一段话空格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环绕北京的城墙,从艺术的观点看来,是一件    壮丽的杰作,它质朴无华的结构,单纯    的体形,反映出为解决某种需要经由劳动血汗、劳动精神与实力而进行的技术上的创造。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它是大胆的建筑    物。用粗暴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遗产,是典型的    。
  A. 雄伟  强壮  祭奠  忘恩负义    B. 雄浑  强壮  纪念  忘恩负义
  C. 雄浑  壮硕  祭奠  数典忘祖    D. 雄伟  壮硕  纪念  数典忘祖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语和成语的辨析运用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结合语境、使用对象以及情感色彩等进行选择。“雄伟”,壮丽、高大,多指建筑物。“雄浑”,雄健浑厚,多指声音。第一处,句中说的是“城墙”,突出城墙的高大壮丽,应使用“雄伟”。“壮硕”,健壮硕大。“强壮”,强大健壮。第二处,根据语境,说的是城墙的体形,侧重于北京城墙的外形壮大,应使用“壮硕”。“纪念”,形容对人或物的一种留恋怀念的情绪。“祭奠”,对逝者的悼念仪式。第三处,此处是说城墙是对历史的纪念,应使用“纪念”。“忘恩负义”,忘记了恩情,辜负了情义。“数典忘祖”,比喻忘本或对本国历史的无知,后也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第四处,句中说“用粗暴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历史遗产”,这是说对历史的文化的忘本,应使用“数典忘祖”。故选D项。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A.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C.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D.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了解常考的修辞类型,如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然后明确每种修辞的特点,最后结合选项进行分析。本题是针对“借代”设题。B项,“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此句“出自杜甫《曲江对酒》,写暮春时节花落鸟飞之景,并无使用借代手法,“桃花细逐杨花落”使用比拟的修辞。A项,“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此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管弦”以乐器指代音乐。C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此句出自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吴钩”指代武器。D项,“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此句出自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芳”指代“花”,“翠”指代“草”。句意为“远处的花蔓延着淹没了古道,晴日下草地尽头是你的征程”。故选B。
  3.下列诗歌所写的季节都是秋天的一组是(  )
  ① 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②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③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④东风一夜折梅枝,舞蝶游蜂都不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