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60字。

  2019届人教版 古典诗词鉴赏  单元测试
  一、(2018•新余三模)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书边事①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②。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①唐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为吐蕃所占。此后,因民众起义及吐蕃将领降唐,其地又全归唐朝所有。本诗大约写于此时。②“梁州”,当指“凉州”。地处今甘肃省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王昭君的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与凉州一东一西遥遥相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断”字表现力很丰富,它将“调角”与“清秋”融而为一,表现了边塞军情的紧急。
  B.“倚”字,写出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像是在倾听那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边塞的秋色。
  C.颔联中作者的视线从青冢移到凉州,此时夕阳西下余晖一片,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
  D.本诗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感。
  【解析】 A项,“军情紧急”不当,应为表现了边塞的深广清幽。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之情。(3分)(2)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尾联巧用比喻,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3分)
  【解析】 此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抒发了诗人美好的愿望。首联写边塞军旅生活和平安宁,征人安闲无事;颔联虚写昭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民族团结的心愿。
  【诗意】 清秋的边地号角划断宁静,征人悠闲地倚着哨楼远望。阵阵和风吹拂着昭君坟墓,边城梁州普照着和煦阳光。浩瀚沙漠看不见军兵阻扰,边疆塞外也常有客人游赏。蕃人的情意好像这条流水,愿永久归附中原流向南方。
  二、(2018•宜昌部分示范高中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客 游
  李 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 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