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480字。

  桃花源记
  【教材简析】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晚年之作,《桃花源诗并序》的序文部分。诗人以洗炼的笔墨,通过对桃源的描绘,人物行为的记叙,虚构的理想境界,强烈震撼着读者心灵,成为后代作家的传统题材,表现出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因此,感知桃源的丰富内涵和无穷魅力,对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培养文言散文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朗读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感知文字,提炼信息。积累迁移,培养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知“桃源”魅力。
  【教学难点】解读“桃源”意义。
  【教学方法】品读法、情境创设法、联想感悟法、拓展延伸法。
  一、导入
  课前知道,我们已经学过《桃花源记》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桃源”。而对桃源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见,桃源的魅力,可见这篇序文的魅力。今天,我们作以进一步理解、赏析。
  二、齐读课文
  思考:在文中,围绕着桃花源,作者写到了哪些人呢?
  明确:(板书) 桃花源人   渔人  太守  刘子骥  
  师:在文中,作者侧重从言行方面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在渔人离开桃源后还想再寻桃源时,有一个行为,是倍受争议的,什么行为?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明确:(板书)渔人——“说”
  1.(再次浏览文本)渔人将这次经历感受向太守娓娓道来,他会向太守一 一“说”些什么呢?
  (择时鼓励:如果我们能结合相关语句,通过合理的想象描述情境或者征引诗文丰富文本内涵,谈谈自己的理解就更好了。)
  如:
  (1) 美丽神奇的桃花林——“行”(缘溪行)、“欲穷”(欲穷其林)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想象着:悠悠的蓝天,淡淡的云烟,浓浓的绿树,绚烂的桃花,花瓣娇柔而轻盈地落下,在碧绿的溪水中晕染着一抹抹粉红的梦。此情此景,恰若不染纤尘的仙境,于是渔人甚异之,“信流引到花深处”,进而巧遇桃源。
  (板书)逢源
  师:桃林魅力如此,桃源更是值得期待了。桃源给渔人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2)桃花源的神秘与桃花源见闻——“入”(从口入)“停”(停数日)
  ①桃源自然环境美丽富饶——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就像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说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恬静的景象中,整齐的屋舍可以安居,肥沃的土地可以种作,百姓不会流离失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