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题,约27780字。
江苏省江浦高级中学高三语文综合练习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窗花就是那些人人__________的剪纸,这些看上去平平常常的人物鸟兽花草的图案,每一个都携带着深远的历史传说和美好的__________愿望。美妙的窗花,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美好的梦想__________地展示出来了。看一眼那些红艳艳、绿茵茵、紫溜溜的窗花,就让人心里甜蜜蜜的。
A. 屡见不鲜 希冀 惟妙惟肖 B. 司空见惯 祈求 惟妙惟肖
C. 屡见不鲜 祈求 跃然纸上 D. 司空见惯 希冀 跃然纸上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第一组,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屡见不鲜”和“司空见惯”都有见多了,不以为奇的意思,但“屡见不鲜”含有的“不足为奇”客观性强,语义重;“司空见惯”还可以表示某人认为某物或现象常常见到,主观性强,此处用“司空见惯”恰当。
第二组,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希冀:希望得到。此处用“祈求”比较恰当。
第三组,“惟妙惟肖”强调的是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跃然纸上”指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这里是剪纸,不恰当。
故选B。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2.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什么是经典?常念为经,常数为典。经典经得起重复。 , , , , 。因而许多人都在梦想自己的作品、事业成为经典,好让自己被历史记住,实现永恒。但这永恒之梦,总是让可怕的重复之斧轻轻一劈就碎。修炼不够,太轻太薄,不耐用甚至经不起念叨第二遍。倒是许多不经意之说、之作,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经意间成了经典。
①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说
②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一般的话多说几遍人就要烦
③不但文字的经典这样,音乐、绘画等一切艺术经典都是这样
④甚至像唐太宗那样,喜欢王羲之的字,一生看不够,临死又陪葬到棺材里
⑤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读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⑤③④② C. ②①⑤④③ D. ②①⑤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解答连贯类题目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纳,先在小范围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语境前面是说经典经得起重复,也就是反复阅读。应先说②①,由一般的话说多了人烦与经典的话人们一遍遍地说形成对比,以突出经典的主语言魅力。因此排除AB项。由“不但……甚至……”可知,③④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应先③后④,排除C项。故选D。
【点睛】做排序题的基本思路是:通读全题语句,明确题目要求;试着排小组的句子或相连最紧密的句子,再把小组句子连成大组句段;把连好的语段速读一遍,把不连贯的地方再略微调整。简述为通读——试排——连读——微调。其中“试排”环节的解题思路有:确保话题一致性,把同一话题语句排起来;确定句子间的合理顺序性,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或按逻辑推理;确证句子代词指代的内容,或两句有重复的词语。确切抓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结尾句等,注意关联词语和总括性的词语;确保内容上的前后照应。
3.下列古诗词所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②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③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④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⑤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
A. ①④②⑤③ B. ④①⑤②③ C. ①④⑤②③ D. ④①②⑤③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先秦哲学家荀子的美学论文《乐论》中有这样一句话:不全不粹不足以谓之美。由于“粹”,由于去粗存精,艺术表现里有了“虚”;由于“全”才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充实之为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虚”和“实”辩证的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的道路;既粹且全,才能谓之美。
A. “全”而不“粹”,“粹”而不“全”,都有其局限性。
B. “虚”和“实”的出现,是艺术美形成的根本前提。
C. “全”是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粹”就是更典型地加以表现。
D. “全”与“粹”辩证统一,才能形成艺术美。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静台先生传
[明]朱鹤龄
①先生讳伟,字道升,少育于沈给谏仲子嘉谟家,从其姓,后乃归宗。先生幼而至性过人。母目矐,以舌舐之,竟复其明。七岁丧母,每哀啼,父为之感泣,先生乃更破涕为欢。父疑之,阴察枕席,皆斑斑泪痕也。读书沈氏塾中,有神童称。嘉谟奇其颖悟,庙见①而子之。弱岁名籍甚,试辄冠军。
②嘉靖壬子举于乡,所制经义为世宗尚,自王文恪四家而下,即屈指及焉。屡困公车,笃志圣贤之学,与唐公荆川、许公敬庵、耿公楚侗讲明濂洛渊源。其学以主静为宗,验之行履,动止皆有绳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