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90字。
故乡
目标定位。
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特定时代中的人物形象。
2.分析对比手法,对话、外貌及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3.品味关键词句,理解小说的主题
4.了解旧中国农民生活悲惨的状况
5.理解小说中议论的作用。
重点难点
1.小说中所刻画人物的社会意义。
2.小说中刻画人物的多种手法。
3.对内涵丰富的语句的品味、理解。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小说的主要内容。
2.学握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3.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
2.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
基础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问题1:谈谈你所认识的鲁迅
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主要强调或补充鲁迅小说集《呐喊》的内容及创作背景。
问题2:什么是小说?阅读小说应注意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明确问题答案,重点强调小说的要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故乡》中写到了哪些人物?他们的身份各是什么?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物表(按出场顺序):
“我”(迅哥儿)
“我”的母亲
宏儿(“我”的侄儿)
闰土(“我”的儿时好友)
杨二嫂(“我”老家的街坊邻居)
水生(闰土的第五个孩子)
三、精读课文,分析闰土
闰土是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也是小说的主人公。我们可以通过对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作者写闰土着重运用了什么方法?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刻画?突出了什么?
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闰土的变化
变化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悲索着;手不再红活圆实,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动作、神态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对“我”的
态度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态度恭敬,称“我”为“老爷”。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