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360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和良好的品德。
  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积累“师、道、圣、之、其”等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课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汉语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及其思想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大胆质疑的能力,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
  重点:
  1、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一、导入新课
  《论语》中有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从师而学应该说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唐代大文豪韩愈就以一篇《师说》流传千古。
  二、写作背景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三、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
  四、题目解说
  “师说”不是“说说老师”,“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