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80字。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名师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整理并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重点掌握如,方,作,撰,伤,与,让,乎,尔等词语。
  (3)了解孔子礼治思想,树立正确价值观。
  学习过程
  一.预习部分
  (一)了解孔子与《论语》
  1.关于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幼年丧父,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当作圣人——至圣。他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孔子的思想主张:
  主张礼治,反对法治。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即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的等级制度。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脚。” 主张克己复礼。《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又问克己复礼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在伦理思想方面主张仁。曾子曾以忠、恕二字概括仁的含义。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哲学上,孔子主张天命观。一次他受到匡人的围困,说:“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阳货》)他把恢复周礼看作是自己的历史史命。
  在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在品德方面,他主张“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
  2.关于《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揖录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宋儒朱熹将它与《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在行文中称孔子学生的字,那是表示对他们的尊敬。而孔子招呼他们时,直呼其名,合乎师生对话礼仪,称呼中透出几分亲切。
  《论语》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的影响。
  (二)梳理基础知识
  一、注音
  喟(    )然    舞雩(    )     师旅(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