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10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一.   让学生初步了解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 
  二.   学习通过人物对话,表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其思想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   学习并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四弟子述志 
  【教学难点】 
  孔子为何“哂由”“与点”?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孔子孔子 , 大哉孔子 ! 孔子以前 , 既无孔子 ; 孔子之后 , 更无孔子。孔子孔子 , 大哉孔子 ! ” — 米芾   导入。 1988 年,世界部分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指出:“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 2500 年以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播放“奥运开幕式论语片段”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 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前 551 年 --- 前 479 年),名丘   ,字仲尼,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是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2. 了解《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中一篇最具文学色彩的文章,它反映了孔子在杏坛开课授徒的场景。它就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二、文学常识回顾:
  课件展示
  3、  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 、范读。交代咏读文章的要领:语速缓慢,以显古诗文的雍容之风;语调悠长,以彰古诗文的典雅之气。(朗读带)
  2 、自读课文。 
  要求: 
  ⑴、质疑字词句。
  重点字 
  拼音 —— 俟,音 s ì   莫,音 m ù   甫,音 f ǔ   哂,音  sh ě n  相,音  xi à ng  铿,音 k ē ng  沂,音  y í   喟,音  ku ì   雩,音 y ú   冠,音 gu à n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