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50字。
杨浦区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初三质量调研
(满分:150分,完成时间:100分钟,在答纸上完成)
考生注意:
1.本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阅读(40分)
(一)默写(16分)
1.纤纤擢素手, 。(《迢迢牵牛星》)
2. ,自将磨洗认前朝。(《赤壁》)
3. ,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夕日欲颓, 。(《答谢中书书》)
5.天色已晚,班级黑板报还有些收尾工作未能完成,小明此时就用《曹刿论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导鼓励大家抓紧完成。
【答案】
1.札札弄机杼。
2.折戟沉沙铁未销
3.八百里分麾下炙
4.沉鳞竞跃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
共16分,前4题每题3分,第5题每空2分,错、漏、改一字扣1分,扣完为止。
此部分考察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传统的记忆型默写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注意“杼”、“戟”、“麾”“炙”、“鳞”的字形书写。
(二)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6—9题(12分)
【甲】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 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 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 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9.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的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______。(3分)
【答案】
6. B
7.(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8.A
9.宁静淡泊的田园 和平安宁 不满
【解析】
6.B选项中,陶渊明,一名潜。
7.注意补充主语——源中人,重点实词“乃”译为“竟然”。
8.选项B“怅惘与迷茫”表述错误。陶渊明写作《饮酒》时的心境应是悠闲自得和宁静安详。选项C“谦虚低调”表述有误。选项D“刘子骥探寻未果”,表述有误,应为“规往”。
9.甲诗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抒发了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乙文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态度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12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②讲孔、孟绝学③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⑤。”四年而颢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