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60字。

  《登高》教学设计课后反思必修上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对其诗歌的创作的影响。
  2、反复诵读,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曾居长安城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作品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诗集》。
  代表作:“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背景介绍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民不聊生。杜甫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诵读录音范读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下面看图片
  感知全文
  诵读指导
  首联:首联要读的高亢激昂,次句要读的回环婉转;
  颔联:“无边落木”和“不尽长江”要一气读出,然后“木”“江”作延长音;
  颈联:“悲”“常”“病”“独”等要重读以示沉重;
  尾联:宜慢读,并读出自怜自嘲的况味。
  赏析:
  本诗是诗人登高之作,请大家找一找,诗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从这些意象中可以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作者又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
  意象: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
  意象特点:悲凉、凄清、萧条
  情感:悲凉、悲壮
  手法:情景交融、景中有情
  思考:诗人悲什么呢?
  明确: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人生潦倒,销愁无途
  拓展探究:
  1、飞鸟,应该是一种什么处境的鸟?这是不是一只欢乐的鸟呢?
  明确:(赏析时要敢于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诗给我们留下的空白。)飞鸟,可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