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30字。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准情感,读熟课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大致翻译,读懂课文;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
  3、体会作者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
  2、体会作者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中国书法瑰宝中,有一件神秘的珍宝,没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但人人在传颂它的洒脱自如、行云流水、娴熟自如,并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关于这幅绝世珍品的下落,传说很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它当初被唐太宗李世民威逼诱骗到手后,爱不释手,朝夕观览,奉为至宝。死后作为殉葬品带入了墓中。我们在责怪这位皇帝自私的同时,也有一丝欣慰,因为尚有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冯承素、柳公权等摹写的兰亭帖流传于世。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欣赏其文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二、展示“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2、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
  3、体会作者的人生观,提高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三、介绍作者王羲之及文体
  1、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善书法,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2、解题:《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文,多交代有关的内容或作诗的缘由、目的。
  3、写作背景:见78页注释①
  四、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1、读课文(范读、自由读),通过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语气,初步感受《兰亭集序》的语言特色。
  癸丑()会稽山()修禊事()激湍()
  流觞()骋怀()放浪形骸()趣舍万殊()
  一契()嗟悼()彭殇()
  2、重点字词:(同位互相合作,解决文言知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少、长:形容词作名词,贤士、年龄小的、年龄大的
  列坐其次其次:它的旁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