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20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梳理课文
  二、方法与过程: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生活细节抒写感情的技巧
  三、世界观和情感态度:感悟作者真实的感情。
  教学难点:
  一、把握作者寄托项脊轩所表达“喜悲”感情的内涵
  2、表达感情的方法技巧,重点掌握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究法读写结合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刘禹锡在《陋室铭》写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对于许多中国文人而言,居所不但是他们的生活空间,更是他们的精神家园。
  二、解题:
  我们先来拜会一下小屋的主人——归有光
  1、走进作者:
  归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号震川,江苏昆山人。人称震川先生,有文集《震川先生文集》。清代散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姚鼐评价归有光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被称为“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他们认为作文应学习唐宋文章的法度,尤其推崇宋儒“文道合一”的主张。
  归有光自有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到60岁才中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一生郁郁不得志。
  2归有光简历:
  ●1506年(1岁)生于江苏昆山
  ●1510年(5岁)开始读书
  ●1513年(8岁)丧母
  ●1528年(23岁)娶妻魏氏1533年(28岁)丧妻
  ●1540年(35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年(60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年(63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年(65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年(66岁)去世
  3、走进书屋:
  ●项脊轩
  项脊轩,书斋名,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为什么给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呢?据说有双重意思: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三、整体感知:
  ●一间书房
  ●两种情感
  ●三位女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