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20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准确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学习诗歌表达情感的主要方法和特色。
  3、在鉴赏活动中,培养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课时要求】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再回首,有些背影已走远,再回首,有些记忆却依旧清晰。今天,让我们跟随徐志摩一起,再回首那段难忘的康桥岁月。请大家翻开课本。(展示并宣读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初读感知
  1、出声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学生活动:自由诵读——熟悉、感知课文
  学生个人诵读——订正字音
  齐读——读出节奏
  2、谈一谈自己的初读感受
  引导深化:结合学生发言,实时在下面几个问题上进行深化引导
  美:是看起来美,还是读起来美?——意象之美(绘画美)和音乐美
  情感惆怅:情感是单一的吗?有没有变化?——复杂变化的情感
  总结并板书:同学们一下就抓住了诗歌最重要的元素“意象”与“情感”,感受到了这篇诗歌的“三美”,也对徐志摩的浪漫自由、情感充沛的诗歌风格有所感受。
  三、品读鉴赏
  问题引领:品读诗歌的2—4节,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呢?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和词语表达出来的?
  学生活动:探究与表达
  引导深化:结合学生发言,实时在下面几个问题上进行深化引导
  1、第2节:
  “荡漾”是水波起伏的样子。在诗中用这个词来写内心活动,你能理解吗?
  你有过这种心理感受吗?
  该怎样读出这种感受呢?
  2、第3节:
  “柔波里”能激发你哪些联想?比如老师就特别觉得像“母亲的怀抱里”
  情感加强了,声音又不能大,该怎样读呢?
  3、第4节: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明明写得是清泉啊,怎么说不是呢?
  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
  这一节重点表现的词是什么?——梦
  什么样的梦呢?——爱情之梦、理想之梦、美与自由之梦
  四、美读抒情
  问题引领:第5节是回忆的终结,第6节是离别的起航,这两节作者的情感变化巨大。请体味情感变化,并试着读出这种情感的变化。
  学生活动:有情感的诵读
  诵读指导:根据学生诵读情况,在以下几处进行指导或者点评表扬
  1、“漫溯”:“漫”自由地,“溯”逆流而上。在回忆中充分地享受那份曾经的美好,流连忘返。读出幸福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