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70字。

  《氓》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解读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个性解读文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升入高中以来的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时学生有《关雎》的学习经历,对于《诗经》有一定的认识另外,本文的题材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爱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因此,解决完诗歌的词语之后学习起来应该比较顺利。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1.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2.1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领会诗歌的写作手法:赋、比、兴。
  2.2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能力目标 1.分析把握诗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2.领会诗歌的写作手法:赋、比、兴。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诵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
  教学资源 1.鲁教版必修三
  2.课件
  3.相关链接:http://www.baidu.com/s?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歌的写作手法:赋、比、兴。
  2.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教学准备 1.把握教材,结合学生所学,探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体会女主人情感。
  2.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1.检查预习,了解《诗经》。
  2.诵读指导。
  3.概述文章故事。
  4.研学“恋爱”“婚变”“决绝”三个阶段 1.检查预习内容
  2.指导诵读二/二节拍,诵读轻重缓急。
  3.[问题思考]诗歌讲解的故事
  4.[问题思考]复杂情感的变化
  5.[问题思考]人物形象
  比较阅读,体味情感 1.展示预习内容。
  2.展示诵读课文,注意节拍与情感。
  3.展示概述故事内容与阶段分析。
  4.展示各部分的重点词语与问题分析。
  拓展延伸 早恋问题 如何认识爱情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师寄语 总结提升 进行课堂小结,对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设计 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教学效果预测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把握女主人公爱情的经历,贴近人物,设身处地地体会情感,分析文本对情感的表现及手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从而提高个性化的研究和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借助注解能基本了解诗歌大意。虽然学生升入高中以来,首次接触《诗经》,但是在初中阶段他们就接触过《诗经》中的名篇(《关雎》《蒹葭》),对《诗经》特点和风格有所了解,也具备了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