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860字。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蒲松龄《促织》精品学案
  【文本解读】
  本课所选的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阅读时,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语的社会批判意味。
  《促织》中“求神问卜”和“魂化促织”的情节,带有某种神秘色彩,要透过这些描写,把握作品的现实主题,进而体会这一幻想与现实相交融的写作手法独特的艺术魅力。《促织》的语言精练而生动,如描写成名之子投井后,“夫妻向隅”至“寻所逐者”的一段文字,叙事状物,细腻形象,要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素养目标】
  1.了解作家蒲松龄,了解写作背景,了解《聊斋志异》的特点及其文学史地位。
  2.积累重点文言词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品味《促织》朴素自然、简洁凝炼、准确传神的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
  4.理解本文所揭露的封建社会的罪恶,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学习重难点】
  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
  【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一字剑臣,号,淄川(今属山东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蒲松龄年轻时,颇有文名,但屡试不中。家贫,设馆为生,71岁时才补了一个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他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轶事,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在作品中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自己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
  2.相关背景
  《促织》写的是明代宣德年间发生的事,其实大有深意。康熙年间正是清代的“盛世”,康熙本人也被视为“英主”。可当时的统治集团和康熙本人同样追求“声色犬马”,酷爱“斗鸡戏虫”。至今传下来的斗蟋蟀盆,以康、乾年间制作最精,康熙时更有以制盆扬名于世的。可见作者的创作意图,实际上是在借讲前朝“令主”当政的“治世”时代的事,来揭露“当时”“英主”当政的“盛世”的黑暗现实。
  3.了解《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3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内容极为丰富,故事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