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90字。
《插秧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插秧歌》为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另一篇课文为《芣苢》。本单元学习主题为劳动的价值,《插秧歌》为南宋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歌,本诗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他们齐心协力,分工合作,干得热火朝天而秩序井然。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本诗时,应和《苤莒》对照教学,加强朗读,加强学生对劳动的理解,体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本质。
二、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默读,有感情朗读等方式,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体会诗中重点词语的内涵以及特殊修辞的表达方式。
[思维发展与提升]
分析诗歌中描绘农民插秧劳作的情景,体会作者思想情感。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精神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
分析文中白描、比喻、衬托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
学习杨万里及”诚斋体”相关知识,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劳动之美。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回顾《芣苢》作为导入。
《诗经》中的《苯莒》一诗通过重章叠唱,回环往复的方式,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自然流露出劳动的喜悦。同样是描绘劳动的场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万里的《插秧歌》,看看在杨万里的笔下劳动的情况。
2、作者介绍
杨万里我们并不陌生,在小学和初中都学过他的诗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明确: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荫。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