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00字。
《劝学》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实词、文言常用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在理解基础上熟读成诵的能力,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中心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不懈”和“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把握中心,掌握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能举出几个历史上勤学苦读的事例吗?(积累活动一)
提示:头悬梁(孙敬)锥刺股(苏秦)凿壁偷光(匡衡)映雪夜读(孙康)闻鸡起舞(祖逖)[正面]
伤仲永[反面]
二.能说出几句劝勉学习的格言吗?(积累活动二)
提示:学而不厌,侮人不倦。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作者介绍】
作家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早年曾游学于齐,广泛接触各派学说。因年高望重,曾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作品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文章素有“诸子大成”的美称,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成就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提倡性恶论。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人定胜天的思想。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同屈原一起被称为“辞赋之祖”。
四、目标导航
1、仿照例子,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语句 通假字 释义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 用活熨木使弯曲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君子生非异也
答案:(2)“又”通“又”,再一次;“暴”通“曝”,晒。(3)“知”通“智”,智慧。(4)“生”通“性”,资质,禀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