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060字。

  《师说》教案
  课题 师说 授课日期
  教材
  分析 《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写的,这是一篇抨击时弊,宣扬师道的著名论文,是韩愈议论文中的典范作品。文章批评了当时不重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以娴熟的艺术技巧,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有力地揭示出士大夫阶层的愚顽与可笑。灵活自然的叙述和议论,将“从师之道”的几个重要原则问题阐述得极为深刻,令人信服。
  学情
  分析 所在班级学生的语文水平差别较大。虽然经过初中和高一学年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难点待突破。如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
  教学
  目标 1掌握“传、从”等多义实词、积累“也、则”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正确认识文中有关“尊师”与“重道”的观点.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4.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5.培养学生敢于向世俗流弊抗战的精神和勇气.6.培养学生尊敬师长。虚心求教的美德.
  重点
  难点 1、文言实词、虚词的掌握。2、本文的思想观点。3、正反对比的论证。
  教学准备
  板书设计或授课提纲:
  课外作业:
  抄写书下注释,背诵课文第一段。
  教后小记及预习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语:远古,教师有着较高的地位,“天地君亲师”可以一见;现在,教师的地位也一直在提高,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然而在一段历史时期,尊师重教的风气一直不是很浓,在元代,甚至有“七娼八丐九儒”的说法,“臭老九”之称由此而来。教师地位之低,从师风尚不浓,可想而知。实际上,在唐朝这种风气已然出现,尤其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当时的情况正如韩愈的盟友柳宗元所言:“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韩愈的这篇战斗檄文----《师说》。
  (二)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宇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溢“文”,故世人又称韩文公。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20岁入长安,三次考进士不中。792年,第四次参加考试,登进士第。802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从此正式步人仕途。后任国子监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