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2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味故都秋景的特点,领悟作者内心深处的悲凉,感受作者对故都的眷恋与
挚爱。
2.通过品味语言,体会写景抒情散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知人论世,把握情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分析。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挚爱之情以及文中流露出的悲凉、落寞之感。
2.引导学生探究文中悲凉、落寞的情调的缘由,从深层次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圈点批注读书法。
2.讨论探究法。如对“清”、“静”、“悲凉”等秋的特点的深层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万美之中秋为最”。古往今来,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在他们的笔下既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 ,“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昂扬,“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惬意;也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悲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凄苦,“天凉好个秋”的无奈。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对秋天有不同的感受。郁达夫以他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为现代文坛留下一篇写秋的美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故都的秋》。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1.破题感知:“故都”两个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地点就是当时的北平,“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不称“北平”而称“故都”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国的秋是充满眷恋的。“秋”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从文题可知,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赏读写景抒情的散文的方法是缘景寻情,从而体会其情景交融的特点。
2.齐读文章开头结尾部分,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关键语句是“我的不远千里,……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一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不远千里”,不惜折寿,从空间和时间上都深情地道出了作者对故都的向往与眷恋。
思路:千里寻秋——故都尝秋——舍命留秋
3.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1)咏秋的佳作很多,有人写秋声,有人写秋形、秋色,人们写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齐读第一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