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00字。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隽永、清新雅致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故都深深眷恋的情感。
2、体会课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特点,了解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3、学习美文,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品读作者笔下的“清、静、悲凉”的秋,和作者抒发的对故都深深的眷恋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在《“住”的梦》里有这样的句子:“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秋天,历来被文人墨客书写,或悲叹,或赞颂。而北京的秋致,不只在老舍先生的眼中,也在郁达夫先生的笔下。究竟郁达夫笔下的故都之秋是怎样一种景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二、学习任务
1、品味文章优美隽永、清新雅致的语言,了解文章以情驭景的写作特点。
2、体会作者在故都秋景中寄托的眷念和落寞之情,理解作者的“悲凉”心态。
三、预习检查
课前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故都的秋的整体特点。
(明确)“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板书)
四、鉴赏品读
过渡:作者将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依托于具体的景物来表现。
1、速读课文3—11自然段,并思考:作者共描绘了几幅秋景图?分别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明确)五幅秋景图。秋院晨景、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叹凉、秋果奇景。
(不拘泥于参考,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过渡:相信,郁达夫笔下的故都秋景已经深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
2、自选一幅最喜欢的秋景图进行朗读鉴赏,看作者是如何在这些秋景中表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相关语句)
①秋院晨景图。“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冷色调给人以冷清、萧瑟、落寞之感。
△对比阅读:郁达夫“喝茶”:“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