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210字。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学习目标】
1.赏析“荷塘月色”的意境;
2.品味作者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的士人情怀。
【学习方法】
提问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学习过程】
导入:前不久,我们学习了《离骚》,得知楚大夫屈原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化身为一株荷花,那样的形象真是美到极点。1927年7月,现代散文大家,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也来到清华园中的荷塘边,他们为什么都喜欢亲近荷花?我们今天学了《荷塘月色》将会明白其中的情由。
一、能写会读,才真脱俗。
xiè pìduówěngmíniǎonuó
煤屑路幽僻踱着蓊郁弥望 袅娜
sèbóqiànyuànzhàoliǎnjū
羞涩斑驳倩影媛女櫂敛裾
fànzhuìshāoxìhānwǎn
梵婀玲点缀树梢空隙酣眠宛然
二、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1927年7月北京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先生怀着(颇不宁静)的心情从自己庭院中出来,他的脚步到过(荷塘),他的思绪飘向(旧时的江南),他的心情(未能平静)。
明确:明线索为作者的游踪,暗线索为作者的情感变化。
三、文本学习
1.作者为什么选择今夜来荷塘?
要求:
1)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无漏读或错读1分,流畅有感情1分)
2)筛选出关键词,用精炼的语言概括表达。(信息筛选准确全面1分,表达精练1分)
2.今夜“荷塘月色”有多美?
要求:
1)有感情朗读自己选择的语句(1分);
2)明确描写的对象并概括其特点(2分);
3)点明艺术手法,说明其艺术效果(2分)。
3.朱自清先生心中理想的荷塘是什么样的呢?
1)朗读具体片段(1分)
2)探讨手法(2分)及艺术效果(2分)。
四、知人论世,思考朱自清先生内心颇不宁静的原因。
1.朱自清生平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03年随家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