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00字。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教学设想】《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属于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因声求气”板块,因此这堂课的设计基点就是诵读,通过诵读,了解文本、赏析内容及人物。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左传》善于记述人物语言——尤其是外交辞令,以及善于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在定位教学目标时,主要侧重于外交辞令的赏析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不准备在课上集中处理,而是集中体现在课堂检测和学案上,由学生自主完成。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要实词
2、反复诵读,赏析本文精彩的外交辞令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3、体会烛之武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赏析本文精彩的外交辞令和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苏秦、张仪两位著名的辩士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强调重点
三、预习检测(字音、实词)
四、研读文本
(一)带着问题“烛之武用什么方式使秦君退兵的?”通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二)赏析本文精彩的外交辞令(逐层反复诵读文本,揣摩语气)
1、烛之武见到秦伯的第一句话就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这样说的意图是什么?
请同学试着读出外交使节的语气和口吻。
2、烛之武为了使秦君退兵,阐述了哪几方面的理由?
(1)齐读第一层
结合地图讲解
学生概括总结这个理由。
请同学试着读出这一层的语气。
(2)齐读第二层
学生概括总结这个理由。
请同学试着读出这一层的语气。
(3)齐读第三层
提问:烛之武为什么重翻旧账?
追问:烛之武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返旧账?
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秦晋围郑的原因
秦晋围郑是因为郑国得罪了晋国,和秦国没有直接关系,那么秦国为什么和晋国一起围攻郑国呢?仅仅是因为和晋国的友好关系吗?
引导大家找出“烛之武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重返旧账?”这个问题的答案。
学生概括总结这个理由
请学生试着读出这一层的语气。
3、讨论总结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生思考、交流、发言)
4、烛之武的劝说达到了什么效果?
(三)分析本文鲜活的人物形象
1、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物?
2、文中其他部分还可以看出烛之武怎么样的特点?
学生讨论发言
3、总结概括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五、课堂小结
再次通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烛之武爱国情怀的体会
六、课堂回顾
七、布置作业
《烛之武退秦师》学情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