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310字。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一、教学设想: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习惯于“满堂灌”,学生往往被动地听,就算教师讲的精彩,学生听的开心,其语文素养也未必能有多大的提高;而有些课堂干脆就是训练,做题,直奔应试而去。这两种做法,都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谈不上核心素养的培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愉快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为此,他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关键是:教学无固定结构,教学无固定内容,教师不作任何指导。不讲课,不提问,不评定学生,不干预学生的任何活动,只是认真地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以一种既友好、又随便的态度与学生坐在一起。
  这样的教学未免太过理想化;但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对我们转变教学观念至少有三点启发: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学活动中,学生应该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应该自己独立地去尝试和探索;教学应该有一个宽松、自由、平等、民主的友好氛围。
  借鉴罗杰斯的理论,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大胆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问题的探究权也学生,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点拨者。
  本课就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设计的。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习惯;
  2.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梳理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探索意识。
  三、教学过程:
  导入:2019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引出观点:阅读就是发现!
  发现什么?
  1.有趣的:这是针对文章的精彩处说的。一个字用得好,一句话说得妙,一种说法有意思,都可以研究。读者有趣味,作品到处都有趣味。
  2.有用的:这是针对文章的重点说的。哪些对求知有帮助,哪些对人生有益处,都可以探究。
  3.有关的:有关要求我们联想想象,发散思维,进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相互佐证。
  4.有疑的:学贵有疑。一方面是找到不好理解的地方来探究,二是对文章本身包括注释进行质疑。
  ……
  发现自我!
  作者介绍:
  加来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学家,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哲学博士学位,后任纽约市立大学城市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主要著作有《超越爱因斯坦》《量子场论》《超弦导论》。
  让我们开启——发现之旅!
  根据预设,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自己的“发现”:
  一是词语。
  共分两类:
  1.贯穿全文的词语:趣、发现、实验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