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140字。

  蜀相
  开卷有益
  千古诗圣
  经历一个朝代,见证唐朝盛衰,抒发社会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生命中坚守正直、忧患、无私,在唐诗史册中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他的诗,是一部史,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生的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学常识
  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韩愈《调张籍》
  杜甫天才颇绝伦,每寻诗卷似情亲。——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韩愈《题杜工部坟》
  写作背景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上”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