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750字。

  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二单元杨万里《插秧歌》优质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读准字词,把握诗歌形式上的特点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3.领会劳动人民淳朴、勤劳的品质,感受劳动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梳理诗歌主要内容,把握诗歌富于幽默诙谐的风趣的语言特色及白描的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我们怀抱着对荷塘之上美景的憧憬,从童真走来。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杨万里描绘的另一幅生活图景,一起来学习《插秧歌》。
  2、写作背景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时值农田大忙季节,诗人目睹一户农家插秧之辛劳,作该诗。
  3、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绍兴(宋高宗年号,1131-1162)进士,曾任秘书监。主张抗金。诗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中兴四大家\"或\"南宋四家\"。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精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形成了他独具的诗风,号为\"诚斋体\"。杨万里学问渊博,才思健举。亦能文,对理学亦颇注意。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今存。   
  4、题目解说
  “插秧”指将秧苗栽插于水田中,或指把水稻秧苗从秧田移植到稻田里。《插秧歌》是杨万里在途中见到农民男女老幼冒雨插秧后写的。
  5、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页,描写插秧的繁忙
  第二部分:颔联,反衬劳动的紧张、艰苦
  第三部分:颈联、尾联,表现劳动紧张、农人勤劳
  6、全文分析
  1、边诵边读,用“/”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并用“    ”标出诗的韵脚。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