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90字。
(教师用书独具)
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启(写信说明事情):昨日蒙教,窃(私自,这里用作谦词)以为与君实游处(同游共处,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常常)不合,所操(持)之术(方法、主张)多异故也。虽欲强聒(唠叨不休。聒,说话声嘈杂),终必不蒙见察[被(您)理解],故略(简略)上报(给您回信),不复一一自辨(同“辩”,分辩)。重念(又考虑到)蒙君实视遇(看待,对待)厚,于反覆(指书信往返)不宜卤莽(粗疏草率。卤,同“鲁”),故今具道(详细地说出)所以(我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冀(希望)君实或见恕也。
请概括段意:主要阐明写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为两人之间有分歧,所以写信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盖儒者(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所争,尤(特别)在于名(事物的名称、概念)实(事实,名称、概念实际所指),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根本道理)得(清楚)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怨恨,指责)也。某则以谓(以为,认为)受命于人主(君主),议法度(法令制度)而修(修正)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负有专责的官吏),不为(不是,不算)侵官;举(施行)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批驳不正确的言论),难(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献媚、不行正道的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本来)前(预先)知其如此也。
请概括段意: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顾念,忧虑)国事、同俗(附和世俗)自媚(献媚讨好)于众为善,上(皇上。这里指宋神宗赵顼)乃(却)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抵制,斗争)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士大夫”),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形容声势盛大或凶猛)?盘庚之迁,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者民也,非特(不仅)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计划),度义[考虑到(事情)适宜]而后动,是(认为正确)而不见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施恩惠)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