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90字。

  1.梳理、积累两文中重要文言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古今异义现象和虚词“以”的用法;背诵两文。
  2.体会学习作者反复开导,循循善诱的劝谏艺术,把握王安石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
  3.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行文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学习仁人志士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勇于变法图强的崇高品格。   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遭挖心、屈原被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余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两篇著名的文章,体会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的特点,感受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
  (教师用书独具)
  臣闻求木(树木)之长(生长。这里指长得好)者,必固(使……稳固)其根本(树根);欲流之远者,必浚(疏通水道)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德行和道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得好,安定),臣虽下愚(极愚昧无知的人。这里用作谦辞),知其不可,而况(何况)于明哲(明智的人。这里指唐太宗)乎!人君当(主持、掌握)神器(指帝位)之重,居(处于)域中(天地间)之大,将崇(推崇)极天(皇权)之峻(高峻),永保无疆(无止境)之休(喜庆,福禄)。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敦厚),情(性情)不胜(克服)其欲,斯(这)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请概括段意:以“固本浚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凡百(所有的)元首(帝王),承天景(大)命,莫不殷(深)忧而道著(治理成效显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开头做得好)者实繁(多),能克(能够)终者盖(表示推断)寡(少)。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竭尽诚心)以待下(臣民);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看不起别人。物,人)。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为行路(路人)。虽董(督察)之以严刑,振(同“震”,威吓)之以威怒,终苟(苟且)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戒慎);奔车(疾驰的马车)朽索(腐烂的绳索),其(难道)可忽(轻视)乎!
  请概括段意: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与守业、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君人者,诚(如果,果真)能见可欲(贪图的东西)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建造,兴建。这里指大兴土木、营建宫殿苑囿一类事情)则思知止以安人(安民),念高危则思谦冲(谦虚)而自牧(养),惧满溢(容器中水满而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