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730字。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点。
  2.学习孔子循循善诱的谈话方式和孟子、庄子善用比喻的辩论方法。品味这几篇文章简洁、凝练却生动传神的语言特点。
  3.了解孔子、孟子、庄子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把握作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体会儒家以礼乐治国、仁政民本的政治主张,以及道家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思想。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先秦时代的圣哲基于对社会的不同认知,催生和发育了中国古代早期的一系列先进思想。一幅流传千古的先贤言志的图景,正反映了孔子“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一场跨越千年的君臣对话,同样体现出孟子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思想和太平盛世的治国梦想;一幕庖丁解牛的大剧,正折射出庄子率性而为、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生命的精神境界。现在,让我们同圣贤先哲同行,沐浴思想的春风。
  (教师用书独具)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在尊长近旁侍奉)。
  子曰:“以(介词,因为)吾一日(指很短的时间)长乎尔(你们),毋吾以也。居(平日、平时)则曰:‘不吾知(了解)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动词,为、做)哉?”
  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2段),写孔子向学生问志。
  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而对曰:“千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之国,摄(夹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因(接续)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蔬菜不熟。饥馑,泛指饥荒);由也为之,比及(等到。比、及,在这里都是到的意思)三年,可使有勇[(人人)都有勇气。意思是把军队整顿好,可以抵御侵略],且知方(知道为人的正道。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
  夫子哂(微笑)之。
  请概括段意:写子路第一个述说志和孔子听后的反应。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或者)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至于)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请概括段意:写冉有述志。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能做……事),愿学焉。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之事,如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古代的一种礼帽。端和章甫在这里都用作动词),愿为小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焉。”
  请概括段意:写公西华述志。
  “点!尔何如?”
  鼓瑟希(同“稀”,稀疏),铿尔(铿的一声,指止瑟声),舍瑟而作(起身、站起来),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